- 作者:小万
- 发表时间:2021-12-21 11:32
- 来源:未知
新快报讯 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一辆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在水田里自如行进、拐弯,划出一道道整齐的小沟壑,不到半小时,5亩稻田就完成了谷种。7月25日上午,清远市首个“花稻花”无人农场水稻直播演示现场会举行,清远市副市长雷玉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等农业专家教授出席,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局、供销社及清城区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现场会。
据悉,这是广东省第二个、粤北地区首个“花稻花”无人农场,由清远市和华南农业大学携手创建。无人农场能在人不进入农场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耕、种、管、收无人化作业,破解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两大难题。
清远市副市长雷玉春表示,今天,清远在江埗村打造首个无人农场示范基地,是清远三农发展的喜事,也是未来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件大事。清远将逐步推进无人农场生产方式的中试、熟化及推广,形成适宜清远乃至广东水稻生产的无人农场成套技术及装备技术体系,在清远水稻种植区推广应用。
“现在种田的人都是50岁以上了,十年后,谁来种田?”雷玉春在现场会上说,无人农场就是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方法。
“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是指在人工不进入农场的情况下,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农场设施、装备、机械等远程控制、全程自动控制或机器人自主控制,完成所有农场生产作业的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
“无人农场能有效提高作业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和肥料农药的利用率,实现全天不间断作业。”罗锡文院士介绍,除了能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无人化种植在北斗定位信号支持和计算机控制下,实现无人驾驶、自动作业、精准卸播、提高效率,在耕种管收四个环节均实现了自动作业全覆盖,解决“如何种得更好”的问题。
清远市首个“花稻花”无人农场试点项目位于清城区东城街道江埗村,是广清(环霞龙江源)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项目之一,目前已整合土地约132亩。“清远的自然禀赋优越、各级政府部门支持力度大,种植水稻的光、热、水利条件优越,这130亩今年只是试点,明年要在这个基础上做大。”罗锡文院士说。
“无人农场不等于不需要人,而是意味着需要更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带动教会农作。”罗锡文院士强调。这种“高大上”的技术学起来会不会很难? 华南农业大学研二学生满衷贤是罗院士团队成员之一,他告诉新快报记者,他们这两天在江埗村培训了四个村民,“技术操作很简单,已经是‘傻瓜式’了,基本上半个小时就能学会。”新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同于无人机需要人工同时操作,无人驾驶水稻播种机只需提前设置好导航程序,就能完全自动作业。
罗锡文院士在国内研制成功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和直播机,无人驾驶棉花播种机和拖拉机等,在省内外已开展试验推广多个无人农场项目,但清远市“花稻花”无人农场项目是粤北地区首个,广东省第二个。
“ ‘花稻花’就是春天种荷花,夏天看荷花;夏天种水稻,秋天看稻花;冬天种油菜,春天看油菜花,这样可以实现农田的有效轮作,高效利用,还可以很好地改良土壤。”雷玉春说。据介绍,项目3月至7月种荷花,依托荷叶荷花景色发展乡村旅游,并收获藕尖、莲子、鱼虾等农产品;7月至12月种水稻,可开发农耕体验、稻景观赏等项目,并产出特色大米等;12月至来年3月种油菜,可观赏油菜花、出产油菜苗。项目于去年启动,冬种新品种油菜花,今年开始三造连种打造“花稻花”项目,可将环霞龙江源片区打造成一个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项目,形成夏有莲花、秋有稻花、冬有油菜花的整片田园风光,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清远是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也是农业大市,近年来提出打造成为融湾崛起排头兵、城乡融合示范市、生态发展新标杆、“双区”魅力后花园,加大规模化标准化“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茶罐子”项目建设。今年7月5日,清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昭举与罗锡文院士一行召开座谈会提出,希望罗锡文院士以及各领域专家来清远深入开展调研及科学研究,利用广清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等广阔舞台,落地实施各项前沿农业研究成果,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努力打造可在全国全省推广的“清远模式”。
据悉,除了罗锡文院士,油菜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等多位农业专家也已经在广清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落地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项目。7月19日上午,清远市政府、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三方进行签约,共同组建“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清远)示范基地”。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